2021年12月17日下午,7777919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学术创新系列讲座第93期在腾讯会议以线上的方式顺利举办。
此次讲座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王庆老师作题为“理学的阴影:儒家文化转型与中国明清时期科技发展停滞”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郝芮琳老师主持,3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领先于西方,但在15世纪以后却开始逐渐落后?近代众多学者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去解释“李约瑟之谜”。王庆老师首先回顾了“李约瑟之谜”的相关观点和四种解答,通过对科技成果和科技文献的测量,发现以科技文献占比为代表的知识阶层的科技兴趣在宋代以后确实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且明代达到最低点。基于这个事实,王庆老师系统梳理了关于“评价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和“儒家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两支文献,并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着的缺乏实证证据检验的问题。以理学革命和儒家内省化的历史背景为出发点,王庆老师提出了“儒家内省化阻碍科技发展”的假说,认为儒家文化在宋代的转型(即“理学革命”)抑制了当代知识分子探索自然、从事科技相关研究的兴趣,同时也影响到了精英阶层的职业选择,进而造成了往后明清两朝的科技知识严重匮乏,最终导致科技发展趋于停滞。
接着,王庆老师利用《大清一统志》中记载的“列女”和“人物”数据构建出“内省化指数”,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内省化程度对于清代各州府科技人员的产生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但其影响程度伴随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不小的衰减;在渠道上,这种阻碍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本土实用主义或经世致用思想的产生和传播实现的,而非通过排斥基督教等外来思想实现的。这说明在理学的“阴影”之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研究兴趣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迁移,反映在职业选择上就是绝大多数知识精英不能、也不愿从事科技相关的研究。王庆老师认为,正是这种人力资本的严重错配导致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有用知识积累和供给的长期不足,进而造成了科技发展长期停滞的局面。研究结论为儒家文化和当代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为如何营造一个适合科学技术发展、人力资本源源不断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历史借鉴。
讲座过程中,王庆老师通过丰富充实的历史背景补充,帮助与会师生更直接深入地了解研究思路和结果,阐释精当,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分析透彻。本次讲座使与会师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环境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也为大家进行相应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帮助。
撰稿人:周璇
审稿人:邹红